當我看完圖書館所有的湊佳苗後,曾經有一段無法好好看書的時間,或許,有人開始覺得我面目可憎了,於是陸陸續續朋友開始借書給我,其中,專家借了我一套書,「藍小說 ?」我心裡這麼想著,雖然鬱卒是有的,但我看起來有這麼Blue嗎? 「限馳騁藍色想像空間,無國界的小說新地帶 ,揮發怠性筆觸;捕捉流行語調,湛藍的、海藍的、灰藍的……」我記得時報是這樣介紹這個系列,但,這是我的菜嗎? 我有點懷疑,不過,對一隻由國內跑到國外的書蟲來說,沒魚蝦也好的心情,我想大家也都明白。
上冊看完,校園自殺跟霸凌故事,空間交錯堆疊且跳脫邏輯思維的情況下,我還沒有猜到「設局人」是誰,這對從小看偵探小說長大的我來說,當然會繼續邊看邊猜的一路看下去,不過漸漸的,吸引我的不再是「設局人」,而是故事裡每個角色的過去;人會霸凌、會自殺,很少是天生的。
書中主角之一的昭彥提到一位他自殺的同學澤口豐,他當時聽到的是: 「澤口豐『被討厭了』。」「被討厭了」這種事,在我們周遭也常常發生,不限只在校園。同時我們自己也可能「討厭」某人,不一定他做了甚麼對不起我們的事,也可能不喜歡他的做事態度或行事風格而已,有些人可能會轉而欺負他們討厭的人,甚至暴力相向,有些人可能用戲謔或嘲諷的態度面對他們討厭的人,絕對不分的人大概會跟我一樣,避之唯恐不及,正所謂「道不同,不相為謀」。這種事發生在一對一的個人身上,或許會產生衝突,若說是霸凌,可能尚還未能稱之,但若是這種情況發生在多對一的時,霸凌的狀況就不免油然而生。
說實在的,「被討厭」的人就一定有問題嗎? 我自己的職場上就活生生的碰過這樣的例子,當時辦公室裏有一個助理很認真,幾乎算是標準的工作狂,同事不想做的苦差事,只要老闆指定她,再累她還是會使命必達。於是辦公室那幾個中午常翹班出去吃好料,買東西,逛百貨的助理,就常常會在茶水間或化妝室裡酸言酸語: 「我好討厭某某喔,拜託她都是正式員工了,有需要這樣嗎?」「對啊,她這樣要叫大家怎麼過? 老闆需要再要教育的..」「助理再怎麼努力也不過就是助理,有需要這麼拚嗎? 」每次,我在廁所裡聽到這些話,好幾次真的很想破門跟他們說夠了,但,當時的我,個性就像昭彥一樣,對身邊發生的事雖然有自己的想法,但卻不會主動介入..。後來,那位「被討厭」的同事離職了,辦公室那幾個助理仍舊常常翹班出去吃好料,買東西,逛百貨(11:00出去,14:30回來,不是偶而,是常常,這樣應該嗎?) 辦公室又回到了大家對助理都沒有甚麼期待的日子…。我想,這應該算是霸凌吧? 雖然,沒有使用暴力…。
但「被討厭」的人就一定沒有問題嗎? 好像也不見得,我剛剛進到某家公司時,跟另外兩個人同為該單位的接待人員,我跟其中一人很好,她很聰明,做事又很仔細,我一直認為這個工作對她的學歷是大材小用,但當時許多公司都人士凍結,我們能有契約工作就該感謝老天了,所以大家都很珍惜。另外一位同事,說真的,到現在為止,我還是要老實說,我真的沒有辦法喜歡她,雖然她長相甜美,對工程師們都很好,但她常常自己的事都沒做,好幾次客戶需要幫忙的時候都找不到人,但我們卻看到她常常在幫部門秘書去收發室,她拿回來的文件或包裹,不是放在大家的信箱,而是一一放到每個人桌上,然後跟工程師聊天,有非常多次我跟另外的同事,在疲於奔命的同時,還要幫她接球。有一次我實在看不下去,直接跟他說: 「你要去幫sun我沒意見,但你可不可以先把自己是做好? HOST MEETING的工程師找不到人,客戶的事情也沒有處理,你這樣讓我很為難,你可以顧慮一下事情的輕重緩急嗎? 」 結果她對我說「你的意思是我不能幫同事,卻要去幫外人? 客戶有事, HOST MEETING的工程師可以call我呀!」「可是你不是跟他說你不懂英文聽不懂他們的需求,請他找我? 」「對啊,他要改機票又不是我們辦的,為何要幫他弄? 」「可是,他們是因為我們會議延長,所以才要改…. 」「我是來這邊做接待,不是做雜物小妹.. 」唉..我其實很想跟她說,你一天到晚跑去收發,幫工程師買飲料,躲在秘書旁貼名條,就不是雜物小妹嗎? 後來她轉職,到另一個單位做大秘書的助理,轉職是我們單位的秘書推薦的,我私底下聽到工程師說,她跟我們秘書說我們「欺負」她..。說實話,她離開我真的鬆了一口氣。三個月之後,那個單位的大秘書打電話給我「你怎麼把你們部門不用的人推給我們? 」「金鳳,她應該是Sun推薦的吧? 你當時沒有問過我啊? 」「我當時就是想說她長得小巧甜美,人畜無害,一時心軟… 縣在三個月試用期過了,我想不用她,但工程師都說她好好,包裹都會送到位置,可是我要她去做事,都找不到人..竟然跟工程師去喝咖啡,說是紓解壓力…」這..這我能說甚麼? 不過,這位小妹後來找到年薪百萬的工程師嫁人了,再也不需要在辦公室看人臉色了,也算一個完滿結局。但我們真的有霸凌她嗎? 難道遇到這樣個人也不能說真話,只能說「好棒棒」嗎? 還是我也落入向作者說的一樣,「可怕的是沒有人意識到自己的所作所為,正是『霸凌』」,我雖然自認我沒有欺負過她,但我確實有在心裡叫過她「小笨童」,幫她接球也接到完全沒有好臉色。
霸凌,是一個名詞,但每個人的認知未必相同。
書看到中集,我想我已猜到上集中自己急於想知道的答案,畢竟面對擁有多年的偵探書蟲經驗的我,作者要跳脫邏輯、窠臼,幾乎不太可能,但我會願意繼續看下去的原因,是基於對群體支援的好奇。群體支援對我而言如水一般,可以載舟亦可以覆舟。我一直不太喜歡成群結黨,因為這種團體如果正向成長,團員之間互相支援互相扶持,彼此成長的空間真的比單打獨鬥要快很多,但如果反之,那將會成為邁向群體霸凌的第一步。
群體支援讓我感受最深刻的問題有二:
一、「被霸凌者」跟「霸凌者」兩者有沒有角色互換的可能性?
二、當大家對「霸凌者」生惡時,「霸凌者」是否真的存在有改變的機會?
我們都知道「霸凌」是種不對的行為,不過,當太多的正義之士,高唱著「我們是正義的一方要和惡勢力來對抗…」,那又會是怎樣的場面呢? 當「霸凌者」認知到需要改變才不會成為下個「被霸凌」的對象時,她真的有機會扭轉嗎? 「改過自新」的機會往往是有的,但這條路真的非常漫長,有時會長到讓人無法持續,往往讓改過自新只是字面上的口號,唯有憑個人的堅持,才能衝破困難,但當面對眾多想要「以牙還牙,以眼還眼」的正義魔人時,或許在「霸凌者」最
不堪一擊的時刻,不對襯的天秤依然存在,只是角色互換罷了。
書從上集、中集看到下集外,從冰封的教室、過去的成長故事,跳進了現實,心情也會從深藍、湛藍跳回淺藍,藍小說不愧是藍小說。
然而,故事就是故事,沒有對錯跟好壞,結局在透著淡淡藍色的空氣裡,還是留下曙光乍現的味道,沒有破題,沒有雷,到最後,作者跟我都相信除了魔鬼,我們還是會看到天使,我想,也會包含即將閱讀這套書的你。
https://www.books.com.tw/products/0010740942